发布日期: 2024-05-18 18:28:44 来源:HPLC法检测
2022年的春天,上海仿佛进入了一条充满曲折、时间静态的隧道。在每周更新的艺术展览日历上,上海进入了“真空”状态,原本正在发生的展览停滞、消失。
在紧闭的美术馆里,没有观众的艺术品,它们会寂寞吗?会戴着枷锁跳舞吗?在黑暗的展厅中,它们会感到彷徨吗?会望着窗外发出一声叹息吗?春天已逝,相见无期,那些被搁置的艺术品,那么融入生活的情感色彩的基底,那般给予我们芳醇而可爱的人生,唤起未曾定义过的情感的艺术品,它们还好吗?
在上海正在发生抑或停摆的展览项目中,Vogue独家访问了四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发起者,他/她们正在经历方舱治疗、酒店隔离、展览停摆等,在这个春天,想和大家聊聊。
同时整理了一份上海展览清单,不完全统计了2022年受上海疫情影响,停滞以及中断的展览项目,它们同所有人一样,等待着阳光再次照进现实,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以这样的方式走进美术馆,完成对于艺术品的另一种观看。
艺术家孙逊的个展《千江有水千江月》原本应该在3月12日在上海开幕,也是他在香格纳上海西岸空间的首次个展。现在,他困居于上海酒店,和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一样,居于静默状态。而在3月30日,画廊也以公众账号推送的形式在线上发布了展览的相关联的内容,呈现了一场特殊时期的特别观看。
A:“千江有水千江月”展览呈现了《魔法星图》这部长片电影已完成的部分,大概半小时左右,以及部分电影中一部分动画原稿,以木刻原板为主,这中间还包括了我最大尺寸的木刻作品。展览因为上海疫情原因推迟开幕,所以我来上海布展变成驻留了。每天在酒店配合不知归期的隔离行政命令,期间持续工作,待展览正式开幕时还会有在酒店完成的新作品。
A:首先刚进入画廊会看到我专门为展览绘制的海报,然后立即进入电影厅,此外,一楼展览中会呈现巨幅木刻作品,内容为“魔法星图”中的世界,这幅作品的对面为螺刹国中的人物群像,在它们的两侧各有一幅彩色的大幅木刻作品。通过画廊空间侧面的狭长楼梯,可到达二楼展厅,此处有结合绘画的木刻动画原稿。这面墙的对面为一幅黑白木刻,这幅木刻更着重影片的剧情,这幅作品的侧面为螺刹国彩色人物设定。
A:在静止时间中,那就注意调心,把心调到和时间差不多的频率,不能使内心散乱,平静很重要。
A:首先保持安静,与事情和人保持距离,与自己也要保持距离。通过“阅读”可使自己脱离,写字和画画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觉知,如此这般就不会有焦虑,或者根本就没有焦虑这回事。
Q:分享你现在最为日常的画面?解封后,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最想去看的一个展览是?
A:最为日常的就是工作或者是通宵工作,目前就在上海酒店的隔离中工作。解封之后先出门见见朋友也就是见见我在情感中的各种座标,这也是一种觉知吧。最想看的展览没有,这样一个时间段展览的形式实在太不重要了,感受当下比一个形式上的展览重要多了,现实永远比艺术更重要。
3月3日,没顶画廊展出艺术家尭个展《秦岭不是一座山》,这是艺术家首次在没顶画廊举办个展,灵感来源于尭冬季在秦岭写生的体悟还有路途中发现自然与人文微妙结合的感受。艺术家尭居于西安,为了这次展览的筹备,他从西安驱车赶往上海布展。而现在,像上海的绝大多数展览一样,暂停开放。
A:这是我近几年在秦岭山冬季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与大自然交流的产物, 我想把那座神山拉回现实,通过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大自然,同时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触和对生命的理解。
A:这个空间给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它存在大量的工业管线,前期功能空间遗留下了许多的工程痕迹。我的创作呈现的是一种回归于自然的方式,和这个工业感的空间产生了直接的面对面碰撞;同时在这个空间中我想通过作品的关联性来消解城市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我们生活在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最终是会归结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同样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阐述它。在明暗交错的空间当中,通过聚焦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雕塑、绘画的对应式解读去消除这个空间给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当我们走进展览现场时,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在解读我与这样一个世界和社会以及人的连结关系。在大山里产生的纸本绘画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不同的绘画点位所呈现的画面与雕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联结构。最后一个空间是我的个人简历。随着不同时段的展览我会以各不相同的雕塑来呈现我的个人简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认知不该是短短的几行文字,我希望能够通过此种方式与观众建立感官思想上的认识与连接。
A:全世界疫情和当下的问题,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没过多地去思考会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那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式去坚守原有的工作模式呢? 我会通过个人的方式去消化外部因素所造成的思想上的波动与困惑。虽然疫情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但是我时刻保持一种静默的状态,这种静默状态在工作上是不受外界干扰的。
A:每个人都会有焦虑,只是解决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在真实的生活中使人产生焦虑的点是无处不在的。我会把焦虑引到创作中去,会使创作过程呈现一种别样的方式。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焦虑会被化解,同时会去除掉焦虑所带来的压迫感。
Q:分享你现在最为日常的画面?解封后,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最想去看的一个展览是?
A:我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由,看着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奔跑对于现在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解封后最想看的就是自己的展览,我想在展览现场于陌生的人群中感受自己。
3月30日,在疯狂囤菜和疯狂交流囤菜经验的间隙,亮场空间发起人黄诗云想到了当下压抑的心情,想到了未来,以及封控期间即将被闲置的展厅。于是紧急策划了一个展览,献给所有面临疫情重压的人,献给上海,以及自己。展览名为“无人到场,但有事发生”,现场位于徐汇区五原路71号亮场空间内。原本规划的展期自4月1日凌晨3 点至浦西地区封控结束。而现在,诗云因为邻居被感染阳性,正在方舱医院保持工作状态。
A:展览的决定完全突发奇想:2022年3月30日,在疯狂囤菜和疯狂交流囤菜经验的间隙,想到了当下压抑的心情,想到了未来,以及封控期间即将被闲置的展厅,于是我用了两天,在封控开始之前,紧急完成了这个现场。我设计展期自2022年4月1日凌晨3点至上海浦西地区封控结束。展期内不会有观众到访现场,展览甚至有可能没人知道,但我还是想要以此宣示普通人那种常常被忽视的,但确实存在,时刻挣扎着的努力。展览无关艺术,而是送给疫情下承受生活重压的人们,送给上海,也送给我们自己。
A:时间和材料所限,展厅中只有两件作品:展厅中摆放以刻字镂空的灯箱,文字原文为奥地利诗人里尔克 “Who Speaks of Victory?To Endure Is All”。单词分别打在立方体的不同块面上,在空间中投影出虚实结合的文字,形成不同的阅读顺序和含义。在五原路(原名赵主教路)上这样一个十几平方的小空间里,借里尔克这句充满悲悯气质的诗,回应上海史无前例的封城。
红色的液体为水晶培养液,3月30日下午完成调配,31日开始发芽生长。封控期内,它将独自在展厅中,在人们的焦虑、躁动,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中生长。据闻水晶能记录世上的能量与信息,不知道它是否能为我们这些时日中的惧与痛存证。我把它命名为“上海之心”,无论它美丑。
展览期间每天直播这颗水晶的生长,每天凌晨3点左右,我控制展厅里面的wifi插头,操作路旁的字牌灯箱闪灭,用摩斯密码打出victory或endure其中一个单词。
A:其实除了重感冒那几天,大都处于工作状态,思考目前的展厅怎么做,联络接下来的项目怎么样开展,下一个项目的钱从哪里来.....这些都是工作,都没有停。
A:我几乎是任由各种情绪在我脑子里蔓延,没有控制过,因为这些天我面对的现实可能比大家还要更激烈离奇些。原本在家安排直播的连线计划,构思联络后续的展览。随后被助手提出离职要去专心照顾他因为疫情受创的非洲生意,出现重感冒症状几近昏迷又自愈,抗原测试两道杠,被社区紧急安排单采核酸检验测试,楼道因我被封,被通知连夜收拾行李准备去方舱,被自己日前帮助过的邻居污蔑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传播病毒,被刚刚熟络的邻居冒险投喂药物,被朋友们安慰,上午已经转阴了下午被转运走去方舱,在宛如高铁候车大厅的方舱和500陌生人同吃同住......这么经历在我心底里泛起的焦虑、烦躁、恐惧、担忧、无助、愤怒、压抑、失望、彷徨、咒怨、感动等等等等,我知道这一些都会过去的,一定会重拾信心,恢复平静,但当下都很具体且真实,实在没办法拒绝和回避,所以只好好感受它们观察它们。
Q:分享你现在最为日常的画面?解封后,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是?最想去看的一个展览是?
A:躺在床上,坐在床上,或者刷手机或者用电脑。解封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暂时想不到,但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从方舱出去,结束这种连一张书桌一张椅子都没有的“生活”。解封后想去拥抱那些关心我牵挂我的人。最想去看孙逊的新展。
明当代美术馆展览计划中,艺术家胡尹萍的个展“胡小芳和乔小幻”原本在4月7日开放,这也是胡尹萍的首个美术馆个展。
A:这次展览名是“胡尹萍:胡小芳和乔小幻”,这次呈现的就是“胡小芳和乔小幻”这两件“事情”。
A:“胡小芳和乔小幻”是两件“事情”,两个“品牌”,两件长时间持续的作品。展览呈现的是这两个事情当下的状态,事情也目前在持续进行中。
A:这次明当代展厅我很喜欢,展厅前身是上海造纸厂机器车间,这和这次展出作品本身背景上有些关联性。目前展览因疫情还没布展,但我很期待这次现场。
A:要没疫情,先全世界玩一圈。想去看的展览有好多好多,卡塞尔、MOMA、TATE,还有好些展览都想走一遍。
我们同时整理了多个上海原本应该正在展出的展览,这个春天,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去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