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什么新冠病毒抗原快检辅助打得好但仍不能独当一面

发布日期: 2024-03-21 19:33:10 来源:新闻中心

  由于N抗原的突变发生率低,因此当检测靶标只为N抗原时,抗原检测试剂能维持较高的准确性。S抗原较多的突变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免疫逃逸,所以检测靶标含有S抗原的抗原检测试剂对突变株的检测准确性会受较大影响。

  在我国病例较少的2021年,我国抗原检测试剂的国外销售总额高达237亿元。2022年3月11日发布了国务院发布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截止2022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审批了48个抗原检测试剂,我国审批了29种抗原检测试剂。

  抗原检测试剂的检测方法主要以基于双抗体夹心模式的免疫层析检测为主,阳性样本中的抗原可以和结合垫中标记物-抗N蛋白抗体复合物结合,进而被分析膜上固定的抗N蛋白抗体捕获,这样在检测带形成信号。

  目前主要的标记物包括胶体金、荧光微球或乳胶颗粒,在我国已被审批的试剂中应用上述颗粒的试剂分别为19、7和3种。(美国FDA审批的试剂里面也包括微流控试剂,该试剂因具有微阀门等精确分配流体的功能部件从而使得检测灵敏度更高,但是我国国内尚不掌握批量化的精确刻蚀技术,所以目前审批的新冠试剂中尚不包括微流控试剂。)新冠检测的取样目标位置主要为前鼻腔、鼻中隔、鼻咽、口咽。PCR检测采用的多为咽拭子,个人自测所用的抗原检测试剂多采用前鼻腔拭子。实际上,不同采样位置的病毒载量不同 ,前鼻腔拭子的检测敏感性低于鼻咽拭子。

  Terpos发现抗原检测试剂对于Ct≤33的鼻咽和鼻拭子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9%和96.12%(n=114)。样本类型的不同也是导致抗原比核酸检测灵敏度低的原因之一。

  WHO推荐在COVID-19疑似病例中使用的抗原检测试剂,相较于核酸检测其性能要达到敏感性≥80%和特异性≥97%。虽然在敏感性方面抗原检测是低于核酸检测的,但连续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文献报道一周两次的频次可以有效提升灵敏度,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规定基层机构就诊人员、隔离观察人员和有症状居民的检测频次为连续5天每天检测一次,这样做就有效的避免了漏检。

  谈到抗原检测试剂性能,绕不开的要和核酸检测比对。由于试剂的本身差异,所以当采用不同的核酸试剂作为参考试剂时,不同Ct值对应的抗原检测灵敏度可能不同。

  目前国际比较认同的是Ct≤25时,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通常能维持在相对自身来说较高的水平,对于一些敏感性本就比较好的试剂来说,当Ct≤25时敏感性甚至能达到100%。一般来说,Ct ≥ 30时病毒载量和传染性均很低,考虑到冗余我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将Ct≥35作为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所以抗原检测试剂在Ct 30时敏感性较低时可以接受。当25 Ct 30时,抗原检测试剂随着各自的最低检测限的不同而敏感性不同。

  此外,同一个人的不同样本间病毒载量是不同的,所以对同一人群来说,相同Ct范围内的不同样本之间的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不同。

  Terpos等人对114个阳性病例进行检测,发现对于鼻咽拭子来说,当Ct≤25、33和40时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9%和89.47%;而对于鼻拭子来说,当Ct≤25、 33和37时,其敏感性分别为100%、 96.12%和91.74%。 如果某抗原检测试剂对突变体检测效果不佳,而总体样本中含突变株的样本量还比较大时,可能对Ct值和抗原检测试剂性能的关系分析造成影响。

  抗原检测试剂的最低检测限比核酸检测试剂差一些,抗原检测的最佳窗口在出现症状前7天左右。Smith等对43位新感染的成年人做了纵向研究,发现在鼻拭子中活病毒可培养时的前几天内,抗原和核酸检测均较灵敏,而核酸检测可在此时间段之前更早的发现感染者;在活病毒培养出一周后鼻拭子中的传染性病毒不再能被检测到之后,抗原检测的敏感性骤降至0.238。

  Killingley等开展了对人体主动感染新冠的研究,发现利用PCR方法最早可于接种40小时(约1.67天)和58小时(约2.4天)分别在咽拭子和鼻拭子样本中检出;咽、鼻拭子的病毒载量最高峰分别出现在第4.7天和6.2天,而后者峰值病毒载量高于前者。根据鼻、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所有被感染的参与者首次抗原检测阳性的时间分布于接种后的第2-8天,中位时间为第4天,这明显晚于PCR最早可检出时间;抗原检测试剂在疾病前期和后期敏感性偏低。

  由于N抗原的突变发生率低,因此当检测靶标只为N抗原时,抗原检测试剂能维持较高的准确性。S抗原较多的突变已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免疫逃逸,所以检测靶标含有S抗原的抗原检测试剂对突变株的检测准确性会受较大影响。

  各种抗原检测试 剂对突变株病例的检测准确性参差不齐。 Bayart等测试了6种抗原检测试剂分别对Delta和Omicron(BA.1和BA.1.1亚系)突变株进行检测,检测敏感性涵盖了较广的Ct值,即从13.5到35.7,中位数为21.3;对两种菌株的敏感性分别为70.0% ~ 92.9%和69.6% ~ 78.3%。

  美国FDA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的RADx计划,对诊断为Omicron突变体的患者样本进行抗原测试性能的评估,发现对热灭活样本的检测性能不变,但检测活病毒时灵敏度会下降。

  Drain等发现在有症状的成年人中FDA批准的两种抗原检测试剂对Omicron(B.1.1.529/BA.1)、Delta(B.1.617.2)和野生型毒株(USA-WA1/2020)的最低检测限或针对不同突变株的临床检测中均无显著差异。目前对突变株检测的临床数据尚待进一步完善,才能实现对突变株检测准确率的准确分析。

  目前,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确实已在防控中辅助发现了大量阳性感染者,有效的为阻断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支撑,这其中反映的是即时检测 (point-of-care testing,POCT) 在防控传染病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目前抗原检测的主流技术仍是基于免疫层析反应,主要依赖于肉眼观察进行定性检验,不仅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而且不能给出定量结果使得很多数据无法得到深入剖析,这实际上给传染病的研究和精准防控带来困扰。发展能够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防控的更准确的能定量的新型POCT技术,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